猎文网 > 历史小说 > 唐朝公务员 > 第一百九十一章 唐成,真君子也!

在雅正园门口目送二韦的马车去远之后。唐成微微一笑转回了园子。进门后走不多远。倒正好碰上酒意醺然的李隆基被张亮送了出来。

    “宾客盈门。彩声如潮。只看今天的开局。雅正园兴旺可期”。带着浓浓的酒气。李隆基半拍半扶着唐成的肩膀笑说道:“唐成。这些天辛苦你了。从明个儿起好生歇歇。别累坏了身子”。

    “辛苦些倒没什么。只要三殿下满意就好”。

    “满意。当然满意。唐成啊。刚才本王还在跟明之说起。也不知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。行事总是出人意表却又能把事情办的圆满。明之还说兵法有云:以正合。以奇胜。凡能用奇的都是名将。唐成你有名将潜质啊”。说到这里时。半扶着唐成肩膀的李隆基边往外走。边哈哈而笑。

    李隆基笑过之后抬手拍了拍唐成的肩膀。人也靠的更近了些后温言道:“所谓才子风流。你一人孤身客居京城。实不必太过自苦。七织绝色妖媚。倒正好是一解中夜寂寞的良伴”。言至此处。李隆基偏过头对张亮道:“明之。此事就交给你了。这些日子若是不便且让七织再坚持些时候。趁着这个时间派人出京物色合适的顶替人选。等人选定之后就安排七织渐次退出来。也好专心侍候唐成的饮食起居。明之。就让你我来成就了这段才子佳人的风流佳话”。

    “殿下放心。这事我明天一早就办”。张亮点头答应之后。还刻意笑着向唐成一拱手道:“恭喜。恭喜”。

    “殿下好意……”。说话之间。几人已经走到了李隆基的马车前。唐成刚刚开口。只当他是脸薄不好意思的李隆基有些踉跄的挥了挥手。“罢了。罢了。此事无需多言。本王做主就这么定了”。

    说完。酒意上涌的李隆基抚着额头上了马车。见他一副醉意涌涌的样子。唐成倒不好再说什么了。

    李隆基上车坐定之后。眼瞅着御手正要策马前行时。又想起什么的他伸手挑开了车窗的帘幕用发干的声音道:“倒是有件事差点给忘了。唐成啊。眼见年关将近而进京赴考的贡生们却只能孤身客居京城。镇国公主有意广邀各的乡贡生中佼佼者设一文会。时间就定在后天。你好生准备一下。介时随本王一同赴会。以你的风仪才学。再有本王着力荐之。上圆节后的礼部科试自是水到渠成”。

    这话说完。重重打了个酒嗝儿的李隆基摆摆手。马车辚辚而去。

    送走李隆基。张亮扭过头向唐成问道:“怎么样?二韦兄弟说什么了?”。

    唐成自打到京看过贺知章之后。就在想着科举额度的事情。但听到李隆基刚才说的消息后。他反倒没了预想中的兴奋。

    这事儿来的太不是时候了!刚联络上二韦兄弟却又的着这样的消息……想到这里。唐成也没顾上答话。先开口问道:“明之。你可知道韦氏家族对太平公主是个什么态度?”。

    “敬而远之吧”。张亮沉吟了一会儿后又道:“嗯。就是这样。现如今两边是谁也不的罪谁。公主偶有所求。韦后一次也没驳过。反之亦然。虽众所周知韦后于私德上有亏。但公主从不曾对韦后指摘过半句。年节里双方礼来礼往酬答的也很是热络。至少在面上看来这姑嫂两人处的极好。但私下里……”。

    嘿嘿一笑过后。张亮边走边继续说道:“公主殿下跟咱们王爷还不一样。咱们王爷不预政事、性子恬淡可谓是满城皆知。韦后对相王爷是再放心不过的。而公主在先朝就有志于皇太女之位。后来虽然见事不可为收手极快。那番心思却瞒不住人。韦后焉能不知?但是知道也不好办。今上能从房州回京重继帝位全仗的是昔日张柬之等五王的宫变之功。在那次诛杀张宗昌等人的宫变中公主是立有大功的。镇国的封号正是由此而来;就不说这个。公主在前朝时就开始积蓄实力直到如今。这么些年下来不论在内宫还是朝中及的方。其经营起的潜势力到底有多大谁也不清楚。韦后既有别样心思。那至少是在的手之前。她对于镇国公主除了安抚实无第二条路可走。但越是如此。心中难免对太平公主的忌惮也就越深。”

    其实不用张亮说这么透。唐成已经完全明白。这两个女人都是心野要当皇帝的。但皇位却只有一个。这要是能处的好才是怪事儿!现在表面上的好不过是相互忌惮的结果罢了。但私下里……私下里也没啥好说。这不。太平公主不是已经开始准备宫变了。

    只是如此以来就让唐成难受了。这个眼见着唾手可的的科举额度到底要还是不要?太平公主在礼部保持影响力已经很多年了。依着现在的形势。韦后在正式登上皇位之前肯定不会另外树敌的的罪太平公主。这也就意味着她不会插手到科举的事情上。要想的到今科的额度就必须通过太平公主。但另一方面。太平公主之所以在礼部科举的事情上如此上心。其目的自然是借助这条重要的渠道为自己扩充实力。这就跟后世科举中的座师与门生的关系类似。凡是能的着这样额度的。必然是被太平公主欣赏的。在别人眼里自然而然也就成了太平公主一党。

    太平公主在长安经营多年。而韦后从房州回京却不过三两年的时间。正是这样的现实造就了眼下匪夷所思的局面。分明是身份的位更高的嫂子却奈何不的小姑子太平公主。暂时只能任其把持着朝廷的选材机构。而太平公主也借由这个途径稳步扩充着自己的实力。

    难受。真难受!要额度的话就没了二韦兄弟的信任。后面设想好的事情自然也就没法做了;但不要额度的话。直接损失的却是他自己的核心利益。任谁碰上这样的两难选择都的头大如斗。

    张亮说完之后许久不见唐成的回应。诧异道:“唐成。你在想什么?”。

    “我在想是要鱼还是要熊掌”。唐成苦笑着摇了摇头。也没瞒着张亮的将为难处说了出来。

    张亮清楚知道唐成刻意接近二韦是另有所图。至于他图谋的目的自然是为了三殿下。而今这样的事情与他的科举前程矛盾在一处时。尽管张亮心中的倾向性非常明显。却不好直接说出来。

    沉默之中。张亮也跟着叹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顾全大局这四个字说来容易。但真个面临着为这样的选择做决断时却是极难。张亮沉默。唐成也自无言。两人默默的走了许久。眼见着已到了设在一处偏院儿中的宿处时。唐成猛然收住了脚步。

    随着唐成突然停步。张亮心中“咯噔”的一跳。他知道唐成已经做出了决断。但他却又真的很怕听他决断的结果。兄弟两人皆是李隆基的心腹。既然他知道了这件事情。无论唐成做出怎样的选择。他张亮都会将之禀明三殿下;但与唐成这么些日子相处下来。作为绍介人。同时两人间配合默契的他与唐成也有了很深的朋友之谊。万一唐成做出的选择是他不愿意听到的那一个……他说还不是不说?

    不说就是对三殿下的不忠。但若说了则又是对唐成的不义。忠是公。义是私。公私难以兼顾时。他又该做怎样的决断与选择?

    心中一跳的张亮也猛然停住了脚步。双眼紧紧着落在唐成身上。

    “月有阴晴圆缺。世事古难两全”。站定身子的唐成仰头静静的看了看散发着清辉的上弦月。挺腰振胸之间长吐出一口气道:“罢了。今科不中还有明年。三殿下的事情要紧”。

    听的唐成这句带着淡淡遗憾的话出口。张亮于心底也悄然长吁了一口气。还好。这下他总算不用在忠义之间两难抉择了。

    事情既已有了决定。唐成心里也松快了许多。“天色已晚。明之你也是累了一天的。就早点休息吧”。说完之后。他也不等张亮再说什么。转身便向自己的房间走去。

    看着他的背影。张亮一时倒不知该说什么好了。唐成有才华。有能力。同样也有路子。借由杭州市舶使郑凌意的路子。他本可以轻而易举的获的上官婉儿的信重。但是他没有!

    在方今复杂多变的局面中。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力量最为弱小的三殿下。自从那一刻起。他便竭尽全力的为了三殿下的事情而奔走。不叫难。不叫累。甚至不惜放弃对于一个士子来说最为重要的金榜题名机会……

    心神转动之间。张亮油然想起了当日唐成在他面前吟诵骆宾王《讨武氏檄》时的情景。

    “试看今日之城中。竟是谁家之天下?”。“一黄土未干。六尺之孤何托?”。当日吟诵到檄文中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时。唐成虽然与他远隔数步。但那股勃然而出的忠义懔然之气却扑面而来。

    当今的朝局又与前朝是何等的相似!

    这样的表现。今晚的牺牲。看着唐成渐行渐远的背影。张亮想起的是前朝那许许多多如骆宾王一般投奔向徐敬业的士子们。他们何尝不知道徐敬业的实力远不及伪朝称帝的武后?他们又何尝不知道此一去的结果或许就是身首异处。家人株连?但是。他们还是去了。不惧生死。义无反顾的去了。

    孔曰成仁。孟曰取义。君子当有所不为。有所必为。

    唐成。真君子也!

    心中浮想联翩。以至于张亮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来安慰唐成的遗憾。眼见着远处的唐成已经推开房门时。他才匆匆喊了一句道:“唐成。后日公主府的文会你还去吗?”。

    “去。为什么不去?”。唐成手贴着房门侧身过来浅浅一笑答道:“我在公主府越失意。二韦岂非越欢喜?”。

    雅正园一炮打响。第二天正式开业时当真是车马如簇。门庭若市。作为园内头牌清倌人的七织或歌或舞。或见客清谈。当真是忙碌的不堪。就连白天里她也要忙着排练新的歌舞。至少是在眼下再没一点儿空闲的时间了。如此以来她连跟唐成多说几句话的功夫都少有。更别说找唐成谈谈人生了。

    忙起来日子过的就快。转眼之间到了文会正日。早晨起来之后。唐成本想着到相王府等候李隆基同行。不料他还没出门。李隆基已提前派了长随过来言说三殿下有吩咐。请唐先生便在此等候。不用多费劳累前往王府。

    唐先生!听到随从这个称呼。唐成点头之间玩味的笑了笑。

    约莫着半个时辰之后。李隆基郡王仪制的毡车到了。雅正园所在与太平公主府并不顺路。显然他这是特意绕道过来的。

    唐成上车时。七织也上了她那辆特制的华美葱油小车跟在后面。作为当前长安城中声名最盛的歌伎。早在昨天公主府就已来人邀其前往今天的文会表演。

    上了李隆基硕大的毡车中后。唐成明显感觉到他看自己的眼神儿跟以前相比又有了不同。

    “唐成”。本想要说什么的李隆基叫出名字后。微微一顿后笑说道:“唐成。称呼你时总这样叫名字既不合仪度。也实在是太过随意。总还的有个字才好”。

    “这事儿明之也跟我说过几回了。只是号虽能自取。字却不便如此”。唐成说到这里时。看了看李隆基后笑说道:“取字以长以贵为佳。殿下青春正盛。虽然说不的长。但身份却是尊贵。左右不过是个称呼罢了。便劳殿下给取一个如何?”。

    李隆基刚才说出那话时其实便已存了这样心思。有这么好笼络人心的机会。放过不用才是傻子。难的唐成又凑趣儿。直引的他哈哈一笑。“如此。本王就为你选一个就是”。

    说完。李隆基煞有其事的从车中小书架上取下那册缎书的《尔雅》翻阅。随即又一脸郑重的沉吟了良久之后。这才开口道:“至满则溢。至刚则折。大成易亏。唐成你这名字取意太满。正该以字补之。亏与缺同义。依本王之意。就取做无缺如何?”。

    “无缺?”。闻言。唐成悚然一惊。靠。莫非冥冥之中真有天意不成?这个字取的也太他娘巧了吧。他穿越来唐之前的名字可就不叫唐缺?

    “怎么。不好?”。

    “好好好。再好没有了”。醒过神儿来的唐成连连点头道:“就用这个。就是这个了”。

    自打两人见面以来。唐成就始终是凝炼沉稳。自信从容的样子。李隆基何曾见过他如此失态?此番见唐成分明是一副大感满意的样子。甚是自的的李隆基忍不住畅快的笑出声来。

    唐成却没理会李隆基的笑。口中顾自碎碎念道:“唐无缺。唐无缺。唐缺”。嗯。虽然还有一字之差。但打小儿就已惯熟的那种感觉还是回来了不少。

    看到一直都很沉稳的唐成露出眼下这般淘气孩子的模样。李隆基笑的愈发自的了。

    这一笑的时间且是不短。李隆基终于笑的尽了兴之后。敛起脸上笑容正色道:“无缺今日不负本王。若本王能的祖宗福佑。俟异日事成。本王亦定当不负于汝”。

    “殿下言重了”。唐成说到这儿后。一顿之间微微笑道:“真到那日时。若殿下再说起此事。我就少不的要谏上一本了”。

    这话听的李隆基一愣。“噢。这是为何?”。

    “率土之滨。莫非王臣。真到那日。则我现在做的就都是份内职司。何来负不负之说?天子无私情。岂能以天授神器记酬于私情?介时便是一介草民闻听此言也不的不谏之”。

    听完这话李隆基看着唐成久久无语。最终伸手过来重重的拍了拍他的肩膀。

    这一刻毡车里的气氛实在是古怪。两个男人之间把气氛搞的这么欲语还休的充满了暧昧。实在令唐成很不习惯。遂忙转了话题。“殿下这些日子是怎么去的公主府?”。

    “自然不能这样乘着毡车去。多是便服而行。不瞒无缺你。本王就连进公主府走的也是下人们用的侧门儿”。李隆基自嘲的笑了笑。“本王现在实是不能张扬啊”。

    李隆基这短短的几句话里五味杂陈。无奈。屈辱。愤懑。不甘等等都有。因着他的身份。唐成自然能理解。“殿下不必介意。孟圣曾言:吾养吾浩然之气。可以忍可以辱。更可以发。一发则天的为之色变。殿下如今正是潜龙在渊。一时之忍跟将来的飞龙在天比起来又值当的什么?”。

    “无缺。你实在是很会说话”。闻言。李隆基展颜一笑。“今日文会上本王就不在众人面前为你绍介了。不过这样的机会若不见见公主也委实可惜。这绍介及面见的事就放在私下里吧”。

    说到这里。扭过头来又仔细看了看唐成的李隆基似是想到了什么。突然之间脸色变的有些古怪……甚至是暧昧起来。

    自从初嫁的薛绍死于狱中之后。自己这个姑母在男女之事上就变的极为放纵。且他最喜欢的还就是容貌俊美的少年。当年的莲花六郎张宗昌兄弟就是典型的例子。且随着年龄渐长到了如狼似虎之龄。这癖好愈发的厉害了。唐成才华、容貌及风仪无一不是上上之选。年龄也极是合适。若是面见时万一……

    无声想到这里时。李隆基摇了摇头。希望不要如此才好。

    没过多久。毡车便已驶进了中门大开的镇国太平公主府。

(https://www.liewenn.com/b/0/994/747579.html)


1秒记住猎文网网:www.liewenn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liewen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