猎文网 > 言情小说 > 谁与渡山河 > 第225章 博弈(4)

北方,一层一层的山浪堆叠出重重叠叠的余脉,泾渭分明切开浅碟一般的朔北平原与中境三川,因为连日的雨水,草坡变得湿滑不堪,樊邯弯腰为西旻的骏马裹好蹄子,那枣红的马儿不配合地踢沓了两下,鼻孔哼出呼呼的气音,相比之下西旻的猎犬就自在多了,撒着欢在潮湿的草丛中打滚,沾着满身的草屑看到任意疑似掉队之人便发出凶恶的吼叫。

“听说孔南心和邹吾打得很是投契,你看他会不会打着打着便投敌了?”

西旻骑在马鞍上,纵目看着长长的迁徙的队伍,漫不经心地问。

璐水从北侧的山梁缓缓而下,从北侧的山谷里流出,一直流到盆地底部的平原上,然后河道便扭捏起来,飘然任意地波折出一处处蜿蜒的河套,迁徙的中境居民沿着这一条盈盈发光的水路彷徨向北,每一曲的河湾都有人情不自禁地回头,遥望危城乡土。

“不会。”

樊邯翻身上马,声音沉毅:“两个月我们来雪瓴宫观礼,当时三川郡是什么样子,如今又是什么样子,丹口孔雀是个好官,他不会投降辛鸾的。”

运河炸毁,河流填道,如今的翡翠长洲已成一片狼藉,谁还能想到几个月前孔南心费心筹措雪瓴之会本意是想消弭痕怨?他不会投降的。他不可能原谅他。

“倒是殿下,为什么要移居这么多的商旅之家?”樊邯不解地发问。

西旻眼珠一转,绽出笑意:“你猜?”

樊邯实话实说:“臣猜不出。”

战乱年代商人不事生产,说来并没什么好移居的,但是显然西旻与丹口孔雀对此很是认真。五百商旅说来这当初还是西境与东境的谈判,西旻出兵牵制辛鸾,辛涧提供粮草等,但是因西旻后来的自作主张,辛涧将原来的协议一笔勾销,但是丹口孔雀抓住了这协议一纸条款,私下联系北地同意迁移五百商旅,同时请求西旻收容两千十四岁以下的孩子。

南方随时陷落,西侧汹汹战乱,中境一旦有失,势将没有寻常百姓的容身之所,所有的父母都知道护犊子,联名请愿孔南心就算安排不了他们,至少安排他们的孩子逃难。樊邯不知道丹口孔雀是如何与东境交涉的,按理说,东境应该不折不扣地接纳所有幼童,但是据说只成功了一半,便是那成功的一半,也不知孔南心受了多少委屈。

所以丹口孔雀来找西旻谈判,带来许多珍宝,贺她新婚之喜。西旻心情一舒畅,似乎也没有多想,大手一挥便同意了,这搞得孔南心反而不安,嘱咐一句:“他们年纪还小,请殿下不要让他们当兵,让他们好好读书。”西旻很是爽快,点头回答:“可以。”孔南心动容,回以感激目光。

樊邯思绪纷乱,垂头看着那些惶惶不安的迁徙逃难之人,押后的都是富户了,许多逃难到通城,家在弋阳或者弋阳以西,有些还带着几车家当,有些只剩孑然的一身,他眼见着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携家带口,脚下沾满泥泞,抓紧时间还扯着面口袋要装一袋子的米,樊邯一眼就判定这是有经验的逃难者,五十多岁,很可能天衍建国之前就遭遇过离乱颠簸,十九年后他们当年效忠之人的亲生骨肉又挑动内战,他们原本也曾历经繁华,如今成了衣食不周的难民。

“这夏天过完就是秋天,秋天之后就是冬天,你在这儿陪着仇英打几轮游击便回罢,冬天之前北都城还要围猎捕狼呢。”

樊邯:“不管中境战场了嚒?”

西旻:“给辛涧做做样子就行了,这本来就不是我们的战场,南方中境虽然富庶,但不是我们的生存之源——既然无心南下,何必给他人做嫁衣裳?”樊邯看了西旻一眼:她出兵毫不犹豫,退兵毫不犹豫,好像只是为了来掺和一脚,拿到自己想要的,然后便大摇大摆地回去。

樊邯:“殿下既然如此统筹,是有其他方略?”

西旻朝他笑:“你猜?”

樊邯看了一眼迁徙的人群:“难道跟这些商旅有关?”

西旻笑了下,没有正面回答,只是问:“你以为中境对西南,他们这次谁会赢?谁会输?”

“不好说。”

樊邯性格实在,三言两语立刻跟她说起两方战场上的侦查、踩点、选场、选时、组织、调度、号令等一系列作战风格。

西旻抬手打断他:“你说的这些都是战场上的东西。”

樊邯:“殿下问的难道不是战场上的?”

西旻:“输赢有时在战场,有时不在战场,譬如粮草,譬如庙堂。我估计现在辛鸾要急癫了,咱们打仗可以以战养战,出征带几日的畜肉乳制,不行多带空马,骑完了杀,谈不上后面的转运之费,但是他家底薄,供这么大的军队,运线辽远……想想就替他头疼,对,他还换将了,邹吾不在,换成了陶滦罢?”

樊邯:“对,现在西南军整个防线收紧,仇英也撤退回大营,只留侦查策应了。”

西旻:“行,那咱们更没有理由在这里虚耗着了,再过一个月,你挑个日子便撤罢。”说罢她一夹马腹,就要冲下山坡。

“诶!殿下!”樊邯出声。

猎犬箭一样地从远方射过来,跟上主人,西旻回头:“怎么了?”

“东境……”

猎狗狂吠,似乎也嫌他啰嗦,樊邯有些难以启齿:“东境那边没有什么消息回来嚒?”

“他朝我要阿隆。”

樊邯:“那……”

“这我能给他嚒?”天地辽阔,她纵马狡黠一笑:“阿隆现在是你的儿子啊。”

·

“扑通——”

硕大无朋的白虎扑进水池中,溅起四散的水花,辛鸾羽翎轻动,回头用喙梳了梳自己被沾湿的羽毛,紧接着抻着脖子又啄了一串冰镇的葡萄,把头摊在地上吧唧吧唧地吃起来。

天衍方圆辽阔、地大物博,最大的问题就是旱的旱死,涝的涝死,中境没日没夜的下雨,西境没日没夜地大太阳,辛鸾和邹吾到西境这些日子,晌午十分根本就是热得动也动不得。

清透的水淹没邹吾雪白的皮毛,蝉鸣燥热,他一个猛子扎进去,沉在冰冰凉凉的水,游尽了兴才窜出水面,扒住木板。

此处是辛鸾母亲生前的寝宫庆云,因先王后也怕热,所以有个殿内有一汪好大的水池,供她与女伴夏日嬉戏。从邹吾的视角看,辛鸾就瘫在那棵玉山圆柏之下,眨巴着那一双小眼睛,一边吃东西一边着看他。

时风月说,辛鸾的眼睛就算好了,也回不去以前可以夜视数里的目力了,他不能大悲大喜,不能伤心流泪,不然眼睛迟早有熬坏的一天。

而从辛鸾的视角,只能看到一只湿漉漉的大猫扒着木板直勾勾地看着他,木板被他压得微微发沉,发出咯吱的声响,辛鸾心想:我的老天啊,他压在我身上的时候是有多沉啊?!

辛鸾伸出赤裸的手臂,拍了拍木板:“上来。”

大猫前爪用力,整个身躯一气跃出水池,湿淋淋地扑上岸,欲将辛鸾裹在身下,辛鸾一个巧劲儿,化身凤凰反而把他翻倒,然后他开始笑,咯咯咯地笑个没完,白毛和红羽被水打湿成一坨一坨的乱飞,两个人不断地缠绕翻滚,时而兽形,时而人形,人形时发丝潮湿凌乱,伴着辛鸾的笑声,一劲儿地在玉山圆柏下折腾。

等一回合的云雨过去,溅在木板上的水迹都干透了,邹吾嫌热嫌累地趴在木板上睡觉,辛鸾却还精神,坐在他屁股后面,不断地撸他雪白雪白的大尾巴,一边撸一边叹,一边撸一边叹:“这可真软啊,这可真软啊……为什么你能这么软啊……”

邹吾半梦半醒中皱眉,简直是被他嘟囔得烦了,转了个身,叼住他的腰让他好好躺下,午睡,辛鸾陷在他的半干的皮毛里,翻了个身,把脸埋进去,闲不下来地伸着手臂拂乱他的白毛,一个人折腾出各种姿势,等到终于累了,意识一断,昏沉沉地躺在邹吾身上,睡了过去……

他们这些日子事情多,筹粮说是筹粮,其实到西境之后处理起来就不止是粮食的事情:西境内廷劝辛鸾晋帝位,他本就有此意,也不耐烦三次三让的矜持,有人跟他说了一次,他说会考虑,他外祖之后又跟他说了一次,他便答应了。

自那之后,西境各方的关系算是一起走动了起来,筹粮募款各大士族踊跃地表现,沾亲带故地来他这儿谋些职位恩典。西境氏族势力错综复杂,从他母亲那一支算出去,稍有些地位的都和辛鸾挂着血缘关系,这一大摊的事情肯定没有打仗难,但是繁琐,辛鸾要厚结这些出钱出粮的亲信,没办法的只能和他们左右周旋,而所有请托之事中,其余都好说,最难办的就是给粮运中安插人手。

战时不比平时,粮道就是钱道,自古军粮运输从装运、过磅、水运沾湿、车马漏袋、每一个环节,每一道手续都有无数种侵吞的手段,往往运输到前线十之存一,没喂饱前方战士,倒是喂饱了无数官吏的贪腐。

后勤军需这些徐守文熟,从进入西境之后便是一身布衣地深入运粮前线,不断矫正这一整个环节的弊症,诸如将繁琐的手续简化,多余过磅的铁钩换做木棒,对运粮的“正常损耗”进行严格的收紧。

在徐守文没确定出最终方略前,辛鸾应对那些士族也没有个准话,整日打着哈哈,被缠得烦了就跟邹吾跑出去看地形,邹吾驮着他走山走水,教他如何勘测,还说现在许多作战地图与实际地形不符,需要安排一批人亲自徒步去实地测量再细化一番,不然主将桌上地图不够精确,打仗迟早要误大事。

那一日他们踩着夕阳回到锦都城,正瞧见徐守文敲着后背往城内走,一身布衣沾满了白面,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,腰不直,背不挺,两眼呆滞,脚步虚浮。辛鸾乐了,从邹吾身上跳下去蹦蹦跳跳地去追他,徐守文被身后忽然的一巴掌拍得差点两腿跪地,回头看到是辛鸾,气若游丝地摇摇头,话都说不出了。

辛鸾倒是兴奋,对他说:“正好正好,你跟我回去见见那帮人,他们肯定是在庆云殿外等我赴宴呢。”

这主君是没有人道了,誓要榨干手下最后一点力气,徐守文露出难色,别别扭扭地问:“那殿下,您容臣去换身衣服……?”

“不用不用,”辛鸾高兴地对他说:“你这样正正好好。”

当夜晚宴,就是徐守文在西境权贵们异样的目光下,历数漕运粮路上的无数贪弊陋习,从那些鼓动放弊的规定,到某某过分的贪弊之人,席上有人听得皱眉,问辛鸾,“这位上台说话的后生是谁?言词可信乎?”辛鸾笑意可掬地答复,说这是他幕中一号人物,主管西南战时钱粮的二把手。

席上客先是一惊,再是茫然,问道:“小徐大人这般紧要的职务,怎能布衣去漕运码头监工劳作?”

辛鸾一脸严肃地答,说西南主要文武勘探一地,从来都是脱掉好鞋子换上布衣,亲自经略新地,不论职位,不论男女,中境之所以这么快打下来,也是因为几位统帅级人物亲自下山深入敌境,才能定出如此用兵方略……粮运乃战之命脉,他在这里松一点,底下便是全散了,故而放弊之规定,必须整改,贪弊之人,查核后也必会惩处,绝不姑息。

西境盛世太平死水一潭得太久了,这些老古董听了辛鸾的话,只觉不可思议,许多还想为自家孩子谋个清闲肥差的,自此打消了念头。

唯独一些是真看不明白局势的,譬如辛鸾他二舅母,席后还相见恨晚地跟辛鸾套近乎,说自家侄子有心效力,但是身体孱弱,恐担负不起太重的负担,能不能让辛鸾想办法安排个“合适”差事。

辛鸾闻言一笑,温和有礼地回:“那还效力干什么?看热闹啊?”

二舅母神色一僵,看神色这次应该是听出好赖话了。

辛鸾如释重负,点点头,礼貌地退席。

世上最难过的便是亲戚这一关,辛鸾这一招吓退了无数跟他带血亲的纨绔子弟,那夜之后,再登门的便是许多闻风而来的精明强干之人,整个战乱期间,粮运贪腐之事少之又少,偶一有那胆大包天的譬如他二舅母家的弟弟涉案,辛鸾知道后命亲信上门,一杯毒酒,一条白绫,逼他自杀。

“咱们这群人里没有一个是种地的,吃的、用的、调的却比谁都多。”辛鸾经常这样说,“多少筹粮的名目一道道下放,征也好,买也好,那些都是谁担着?民生何艰?”后来昭帝一朝,官员从上至下风气都很正,官员形成共识,一应涉及军需民用等物,便是平日再不拘小节,在任也要注重操守,不然上面时不时抽查一下,谁都是吃不了兜着走。

夕阳向晚,一整天的热汗舒缓散去,辛鸾揉了揉眼睛,从大猫旁边起来,活动了肩胛腰肢,发现邹吾居然还在睡。

“诶!”辛鸾推了他一把,“醒醒,晚上还睡不了?”

邹吾不满地哼了两声,抬起爪子就把他整个人搂到身下,似乎在醒盹儿,想让他消停会儿,辛鸾蹬了他两下,从这密不透风的拥抱里退出来,绕着他玩味儿地走了两圈,撸了两把他的尾巴。

“我觉得我能打过你了。”

邹吾还是有些困,翻了身,把人扑倒:“打过我干嘛?”

人形的邹吾压着辛鸾就没那么吃力了,辛鸾挑眉,胆大包天地拍了拍老虎屁股,吐出两个字:“上你。”

邹吾先是一愣,瞠圆了眼睛,紧接着笑了一声,短促地擒住他的手,推到头顶,回他四个字:“反了你了。”

辛鸾咯咯咯地又笑起来,“怎么?不许啊?”说着两腿夹住他的腰,猛一发力就想把人拧下去。

邹吾腰上的肌肉骤然绷紧,跨在他的身上,纹丝不动,右手一抬,反而把辛鸾缠在腰上的腿又抬高了些,然后看定他,逼近他,用湿腻的吻,覆盖他:“好啊……你试试。”

……

……

邹吾的脸上落下汗来,一时间全身的血液似乎全都冲上了头顶,他拖拽着辛鸾的腰,却听殿外一声响亮的通报:“殿下!西君与陶朱公拜访。”

两个人同时僵住了,仿佛当头一泼冷水,顿时间将那点感觉浇得是干干净净,辛鸾手忙脚乱地撑起身子,也不知道身上是什么滋味儿了,只知道推邹吾一把,急道:“快快快,穿衣服!”说着退开身开始在水池边捡衣裳,风一样丢给邹吾一堆,急急忙忙地就往内殿跑。

那天可真是够狼狈的,辛鸾邹吾两个人乱七八糟地穿衣服,梳头发,还好侍卫都是自己人,知道殿内是怎么个非礼勿视的光景打死不会轻易放人,不然主君真是丢脸丢到外祖家。半盏茶后,夜色已然深沉,辛鸾终于拾掇好自己,姿态闲雅地亲自去请自家外祖舅舅入殿,邹吾沉定着眉眼煮水烹茶,身后点火樱桃照他一身白衣似雪,两人人模人样,又是一条好汉。

陶朱公率先说话,三纸无驴地扯了些登基大典的布置,从卜天问卦、良辰吉时一直说到官员配置和延请宾客,也不知辛鸾是心虚还是怎地,居然听得极是认真捧场,三五句就要附和一下,笑容乖巧又诚恳。

终于陶朱公铺垫完毕,西君话入正港:“登基之后,臣等就该称殿下为陛下了,有些事情,我们这些长辈不说,也无人敢与王上提。”

轻倏地,邹吾抬了下眼睫。

西君看定辛鸾,缓缓道:“册立王后,确立子嗣,国君理应区处家事为臣民表率,不知殿下有无中意之女儿,堪当为国母?”

小壶水沸,忽地传来尖锐的嘶鸣。

辛鸾瞳孔轻缩,笑意就凝固在嘴角,西君半阖着眼不紧不慢地抬起头,看罢自家外孙又看邹吾,邹吾倒无异状,抬手将水壶提开,眉目不惊地起身:“看来西君是要殿下谈家事,那臣先回……”

“回什么?”

“啪”地一声,辛鸾抓住他的手腕,微笑又强硬着把人拽回坐席:“外祖父谈的和你无关嚒?好好听着。”



(https://www.liewenn.com/b/48/48209/32595250.html)


1秒记住猎文网网:www.liewenn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liewen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