猎文网 > 言情小说 > 活在战国:鬼谷子的局助读 > 新郎如何迎娶新娘?

古代人结婚不是你想娶谁就娶谁,想嫁谁就嫁谁,只有通过父母之命、媒妁之言才能嫁娶,有何依据呢?据《白虎通》记载说:“男不自专娶,女不自专嫁,必由父母,须媒妁何?远耻防淫佚也。”意思是说,主要是为了远离耻辱,防止淫乱。

结婚为什么一定要男子迎娶、女子出嫁而不是女子迎娶、男子出嫁呢?《白虎通》里解释说:“阴卑不得自专,就阳而成之,故《传》曰:‘阳倡阴和,男行女随。’”大意是,男子属阳,女子属阴,女子不能独断,所以要依托阳气而成就好事。正如《左传》所说,阳唱阴和,男行女跟随。

在当时,结婚有六种礼节,因此被称为“六礼”,分别为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请期、亲迎。

如果男方父母看中了谁家的黄花大闺女,就会托媒婆前去说媒,如果女方有意向,男方就可以行纳采礼。如果男方父亲已故,就由母亲派人前去行纳采礼。如果父母均已故去,就由自己亲自派人前去行纳采礼。

纳采,就是派媒婆携带一只大雁到女方家商议是否同意嫁女。事实上,不但纳采需要用大雁作为礼物,就连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请期时都要携带大雁。为什么必须用大雁呢?《白虎通》认为,大雁按时南飞或北分,不失时节,表明不剥夺女子婚嫁的最佳时节。大雁是一种追随阳气的鸟,契合妻子顺从丈夫的道义。大雁飞行或栖息时,排列得非常整齐,符合嫁娶的礼节,长幼有序,不可逾越。

如果女方父母同意婚事,纳采时,媒婆会对女方父母说:“先生惠赐女儿做某某的妻室,某某按照先人的礼法,命我前来奉上礼品,还望先生笑纳。”

女方父母谦虚地回答说:“我的女儿天性愚笨,又没能很好地教育。既然先生有命,在下不敢推辞。”然后收下礼品。

接下来就要问名。所谓“问名”,就是询问女方的姓名以及生辰八字。询问姓名是为了避免同姓近亲结婚,询问生辰八字是为了占卜男女双方是否般配。

纳吉,就是将男女双方的名字以及生辰八字取回后,在宗庙中进行占卜。如果兆象显示吉利,就告知女方,决定缔结婚姻关系。

纳征,就是给丈母娘家下彩礼。当时,彩礼只有五匹锦和两张鹿皮。

请期,就是男方卜得娶亲吉日,然后告知女方,并且征得女方的同意。

亲迎,就是新郎亲自到女方家迎接新娘。接亲前,父亲会叮嘱新郎说:“去迎接你的妻子,继承我们宗庙的事吧!尽心尽力引导她,使她恭敬地遵守妇道,继承先妣的贤德。你要始终如此,不可懈怠。”

新郎回答说:“是,唯恐力不能及,但不敢忘记父亲的命令!”

古人接亲都在黄昏,当天新郎身穿爵弁服,乘坐墨车前往女方家迎接新娘。随从身穿玄端服,驾驶两辆马车走在墨车前面,为新郎引路照明。

在等待新郎前来接亲的期间,女方父母会设宴款待女儿,并训诫女儿,好好侍奉丈夫,还要授予女儿衣服和簪子等,为的是让女儿一看到这些东西就不忘父母的嘱咐。

新郎的迎亲队伍在女方家门外停下。女方父母则身穿玄端服在大门外迎接,新郎对未来的岳父岳母说:“你们命我在黄昏时举行婚礼,让我前来迎娶,请予准许。”

女方父母回答说:“我们已经准备完毕,在此恭候多时了。”然后请新郎进门。

新郎手拿大雁,跟随女方父母进门,并来到宗庙前。女方父母站在庙堂上,面朝西,新郎把大雁放到地上,面朝北,叩头拜上两拜,然后离开庙堂。

新娘服饰

与此同时,新娘早已梳理好头发,穿上饰以浅红色衣缘的黑色深衣,站立于闺房内,且面朝南方。女师以头巾束发,发上插着簪子,身穿黑色丝服,站在新娘的右边。陪嫁的女子也以头巾束发,发上插着簪子,身穿黑色礼服,跟随在新娘身后。待新郎离开庙堂时,新娘要跟从新郎出门。新郎在前,新娘在后,寓意“阳刚阴柔”,犹如天先于地、君先于臣一般。

期间,女方父母不出门相送。不过,父亲会嘱咐新娘说:“恭敬行事,早晚都不要违背公婆的教命。”母亲替新娘系好衣带和佩巾,并告诫新娘说:“勤勉行事,家内之事,早晚不要违背夫命。”

新郎亲自为新娘驾车,见新娘出来,就把引绳交给新娘,主要是想讨得新娘的欢心,同时表示对新娘的宠爱。这时,女师会谦虚地替新娘拒绝道:“是我没有尽到教人驾车的职责,致使新娘不敢当此礼。”

新娘登上婚车后,女师为她披上遮风避尘的罩衣,然后就可以前往新郎家了。这时,御者代替新郎为新娘驾车,新郎则乘坐自己的马车事先赶回家中,并在大门外迎接新娘。

新娘到达新郎家后,新郎朝新娘一揖,并邀请新娘进门。女仆在婚房内设置筵席,新郎新娘在筵席前祭祀黍、稷、肺。祭祀后,进食三次结束。然后,祭酒,祭酒时配以肉肝。新郎新娘品尝肝后,放入盛器中。撤去筵席上的食物后,就可以入洞房了。

现代人结婚都要奏乐,亲朋好友也都要前来祝贺,但在先秦时期却不允许。据《礼记·效特牲》记载:“昏礼不用乐,幽阴之义也。乐,阳气也。昏礼不贺,人之序也。”意思是说,婚礼上不能奏乐,是因为婚礼属于幽阴之事,而音乐属于阳气。婚礼也不能邀请亲朋好友前来祝贺,因为婚姻意味着下一代即将产生,上一代即将衰亡。

第二天早晨,新娘沐浴后身穿黑色丝服去拜见公公婆婆,并伺候公婆用餐。

公婆以“一献之礼”来招待新娘。“一献之礼”,又叫“三爵之礼”,先由主人给客人敬酒叫“献”,再由客回敬叫“酢”,最后由主人把酒倒入自己的酒杯,先自己喝然后劝宾客喝叫“酬”。喝完酒后,便让女方送亲的人回去向女方父母复命。

随后,男方父母又以“一献之礼”款待送亲的人,并且每人送一束锦。如果娶的是其他国家的媳妇,还要给男方接亲的人送一束锦。

结婚时,如果公婆已经离世,新娘则要在结婚后的三个月后择日到宗庙中祭拜公婆。先祭拜公公,再祭拜婆婆。祭拜公婆时,在宗庙掌管祭祀的人会祷告说:“某氏来做您家的媳妇,冒昧地前来向尊敬的公公(婆婆)敬献美味的菜肴。”新娘下拜叩头,然后将菜肴奉上。

婚姻都是大事,想必所有新郎都希望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,但也有特殊情况无法前往。遇到这种情况,怎么办呢?可以找人代为接亲,不过,成亲三个月后还要亲自到岳父岳母家赔礼道歉。

道歉时,新郎会说:“晚辈因为未能亲自迎娶你家女儿的缘故,请求拜见。”

岳父会谦虚地回答说:“在下与先生缔结姻亲,只因贱女尚未侍奉先生到宗庙祭祀,所以不敢相见。先生能够光临寒舍已经蓬荜生辉,还请先回家,等在下亲自前往相见。”

新郎恳请道:“晚辈并非外人,岳父之言实不敢当,还请让我进门拜见!”

岳父说:“由于姻亲的关系,不敢再推辞了!”然后邀请女婿进门。

岳父用“一献之礼”款待完女婿,女婿就可以回家了。

据《礼记》记载:“嫁女之家,三夜不息烛,思相离也。取妇之家,三日不举乐,思嗣亲也。”意思是说,嫁女之家,三天不熄灭蜡烛,是因为念及骨肉分离之情。娶妻之家,三天不奏乐,是因为念及新郎新娘即将开枝散叶,这也意味着父母将要老去。

(https://www.liewenn.com/b/62/62800/31791226.html)


1秒记住猎文网网:www.liewenn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liewen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