猎文网 > 历史小说 > 往返三国:开局貂蝉看我不像好人 > 第六十七章 新书鉴赏,勿定

下邳,睢陵地界。

        一个原本饿死的青年站了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青年左右环视,露出茫然,可四野无人,他顶着饥寒交迫一步步向前走着,走了不知多久,他一头栽倒下去。

        ……

        “阿爹,快看,咱家地头有人!”一道女声呼喊。

        老汉看了过去,临近,踢了踢躺那一动不动的少年,不禁摇头:“这娃子没救了,估计又是西边逃难过来的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唉,这世道,兵荒马乱的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阿爹,他兴许还活着呢!”少女说完,蹲下对着自己手掌哈了口热气,然后握住少年手掌,想给些温度。

        感受手掌温热,少年惊醒,这不是梦,有人在,可是他没力气开口,只能无力动了动手指,

        “动了,阿爹,他还活着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老汉年纪不算大,可岁月早已留下痕迹,尽显苍老,此刻眉头一皱:“这娃娃命还真硬,这么一夜都没冻死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阿爹,他应该是饿昏过头了,咱们救救他吧!”少女希冀看向老汉,可紧接着却又自责的垂下头去。

        她不该说的,

        起身,她们家也没多少存粮,拿什么救,继续向田间走去。听话的让人心疼,亦让人心痛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唉,罢了,只希望老天爷长眼,保佑今年风调雨顺,多收两斗谷子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老汉叹了口气,把手中耒耜递给了杜姜(读leisi古翻地用的工具),接着抄起少年胳膊,轻松背负归村。

        杜姜欣喜,接过耒耜,同手中耨(读nou同今锄)一块抗在肩头,跟着父亲归家,只不过可能要耽搁半天功夫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……

        李家村,杜家,

        一堂两屋的茅草土房。

        杜母纺布,不是轻松活,此刻诧异,老汉却道:“婆娘,这娃子饿晕过去了,盛些米汤过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阿娘,我来。”杜姜抢先,至厨房,揭开锅盖,锅底还剩一些粟米粥,是母女二人省下来留给杜父晌午充饥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毕竟春耕,百亩田需要他翻种。

        《一夫挟五口,耕田百亩,岁亩收一石半——汉书*食货志。》(此为小亩,约合今三分地。)

        塌侧,杜姜端来米粥喂。

        一连几口,不见动静,杜父皱眉,杜母则有些心疼那米粥,就欲开口让杜姜放弃,只见少年轻咳了声。

        尝到米腥,坐起身一口气喝光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或许是楚枫第一次觉得小米粥竟然这么好喝!

        “阿爹,他醒了!”

        塌上,楚枫和早先一样茫然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来至二十一世纪的农村娃娃,考编成功选择归乡育人,在距离老家不远的乡村担任中学历史老师。

        农村生活枯燥,但又惬意。

        无事时可种些果蔬稻谷,也乐得清静。

        而眼下,这一切却很陌生,他……应该是穿越了,而旁边这家人,救了他,那老夫妻看上去显得苍老。

        倒是那女子出落的俊俏,虽说衣着朴素,但是身段姿色不错,估计属于寻常百姓家中少有的美人!

        “喂,你怎么不说话!”

        杜父摇头,叹息:“唉,这娃娃估计冻傻了,倒是可惜了我那半碗粟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楚枫嗓音嘶哑:“这是哪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这是我家啊,我叫杜姜,你叫啥?”杜姜好奇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我叫……楚枫!”楚枫用着不确定的语气,因为这是他后世的名字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楚枫?”杜姜嘟囔了句:“楚枫,我阿爹说你是从西边逃难来的,方才饿晕了过去,是阿爹把你背回来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老伯,救命之恩,我当牛做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娃娃,别,千万别,救你也没打算让你报恩,你既然醒了,就快些离去吧。”杜父连忙打断,嘴角抽抽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我……”楚枫语噎,他倒不是怪这家人无亲,反而是因为此地他举目无亲,如今身子孱弱,活着都难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老伯,现是何年?此为何地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何年?这我不知道,我只知道这里是睢陵,归下邳管,至于年份,记它做甚?”杜父摇头,不解反道。

        楚枫:“……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我知道,去年秋收给主家纳粮时,听主家先生说过,好像是什么三年,他还说徐州归陶府君管越来越不行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杜姜努力回想,也记不清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徐州?陶府君?陶谦么?那就是初平三年?如今开春,也就是初平四年?”楚枫瞬间脱口而出。

        还有睢陵,好熟悉,总感觉在哪听过,接着,他瞳孔猛然一缩,初平四年的徐州……好像……被屠了!!!

        这段记载他记忆深刻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他年少时喜刘关张的豪气,后来喜欢曹操的放荡不羁,率性而为。为此,他想洗曹操黑刘备。

        也是那时,他翻尽了史料。

        本以为曹操为父报仇,故而屠城,算是师出有名,然而,种种佐证,在其父亡前,曹操已经屠了一次徐州,令泗水断流。

        后来,等他当了老师,他再看这些英雄,枭雄时,不再掺杂个人情绪,以史评鉴,以史书所载评价。

        曹操有功,亦有过,

        正视他的雄才大略,知人善用。

        亦该正视他的宁负人,莫负我,狡诈多疑,滥杀无辜,凶残成性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该问的也问了,抓紧离去吧。”老汉并非心坏,他要为一家负责,粟米没多少,不够再养活一人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我……”楚枫再度语噎,他该去哪?他能去哪?他身上没粮没钱,而且汉末并非豪情壮志,更多的是惨绝人寰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老伯,我爹娘皆死于兵祸,已举目无亲,而这大汉虽大,更无容我之地,恳求老伯收留与我!”

        杜姜想开口却又低下头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唉!”老汉叹了口气:“娃娃,并非老汉我不想留,实在是家无余粮,留不得啊,要怪你就怪这世道吧!”

        楚枫吐了口气,没有怪他们,也没资格责怪,在他心里,这家人依旧是他救命恩人,穿上草履,走至屋外。

        史书上百姓何止艰难,

        可当楚枫身处与此,感受到的是绝望,而这场乱世,如今只不过是开始,距离结束尚有近百年,百姓何存?

        “罢了!”楚枫欲走。

        却听身后老汉叹了口气,道:“娃娃,这初春天寒,你此去十死无生,这样吧,老汉留你半月,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不过先说好,你得随我下田耕种,等过了这段时间,你在自谋生路,可好啊!”

        语出,杜母扯了扯老汉褶衣(上衣),那是询问的意思,因为这年景救人可以,但是不能搭上自家人性命啊!

        见这一幕,楚枫更加哽咽,古不同今,这家人收留他代价太大了,能做到这样,楚枫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述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多谢老伯,今生无以为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唉!”老汉又叹了口气:“姜儿,你再去盛半碗米粥过来,小枫身子亏空厉害,得好好补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呐!”杜姜欣喜点头。

        杜母也是把杜父扯了出去,楚枫知道她想说的话,不生气,而是更加感恩,这份恩情他藏在心底。

        不一会,楚枫没客气,又喝了半碗粟粥,如此脸色才好一些,他清楚,他得养好身子才能报恩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姜儿,小枫身子孱弱,这两天先不让他下田。你领他去挖些野菜,咱一家人省点,也就多双箸子(筷子)的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老汉说完,和杜母扛着农具往地头去。

        ……

        睢陵,地处泗水侧,

        南临富陵湖(今洪泽湖)

        而荒野间,两道身影交错。

        楚枫挥动着小耨,一下下刨着野菜,至于心思却在想着其他东西,例如曹操来屠,例如徐州接下来久遭战火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他更多的还是想着眼下,

        汉末百姓,想要活着就得拼尽全力,还只是堪堪果腹,一旦遇上旱蝗,只能背井离乡易子相食。

        又岂是网络小说上那么容易!

        更别说有些小说主人公百姓出身却去争夺天下,就算刘备他妈,也还知道送刘备师从卢植,阶级何止森严。

        想多无用,吃饱饭才是最主要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临近晌午,楚枫饥渴。

        杜姜擦了擦脸上汗渍,走了过来,“楚枫,你怎么才挖了这么点?算了,我们先去把菜冲洗一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洗完菜,我们还得挑水做饭呢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哦!”楚枫羞愧点头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十几岁的女孩,懂事的让人心疼,可又何尝不是那时候最真实的写照。

        ……

        睢陵水网密布,

        其中一处小河边上。

        赵姜卸下竹筐,洗着野菜,这东西吃了人没事,当然饿很了树皮也吃,不过那玩意吃多了可能会在肚里结板至死。

        楚枫洗着野菜,可余光却被河流吸引,因为那河里有鱼,浮起来的多是鲫鱼和白条,但是这恰恰说明有大鱼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阿姜,想吃鱼汤不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想!”杜姜没带想的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那你等着,看我摸些鱼给你尝尝。”楚枫也是咽了口唾沫,馋得慌,这小河水不深,有草,可以直接摸鱼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农村娃娃,摸鱼偷瓜熟练的很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不行,不可以摸鱼!”杜姜神色慌张,连忙制止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为啥?”楚枫皱眉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反正阿爹说过,就是不行。”杜姜也不知道为啥,但是她阿爹强调过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没事,你爹他应该是怕你玩水,我会水,淹不死的。”楚枫瞬间明白,小时候他在外婆家就是这么说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说完,楚枫拿过一个竹篓跑到下游,特地热热身,然后脱了褶裤开始下水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嘶!”

        河水刺骨,楚枫一个人激灵。

        水不深,连上淤泥大概才到楚枫大腿,想来也是,古代沟渠全是人力挖的,这种小沟渠也差不多这个深度。

        蹲下,让刺骨的水来到脖颈下。

        感受着胸口呼吸稍微困难,楚枫吐了口气,开始来回走,用手拨水,一方面是热身,另一方面是在盘浑!

        不过这河底竟然很平整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,摸鱼是比较低效的,而且很难抓住大鱼,除非水浅渠小或者一直盘,将大鱼累没力气,否则多数只能抓鲫鱼。

        岸上,杜姜也没心思洗菜了,担心的过来看着楚枫,只不过看着楚枫在水里玩,她严重怀疑楚枫是躲懒的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楚枫,你干嘛呢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摸鱼啊!”楚枫耸肩。

        杜姜翻着白眼:“鱼呢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在水里呀!”楚枫理所当然。

        杜姜:“???”

        她气的直跺脚,就不该信楚枫鬼话,一个小屁孩能会抓鱼?而且还没渔具,人家老渔夫都得撑船撒网。

        再不济也是叉鱼啊!

        直接下水怎么抓啊?

        “楚枫,别抓了,快上来,别染了风寒,到时候阿爹可没钱带你看病。”杜姜没好气的喊道,透露关心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别着急,这群傻鱼已经钻草里了,今晚这鱼汤你喝定了。”楚枫很自信,说完身体沉下去。

        杜姜翻了翻白眼,又骗自己。

        水下,他虎口张开,顺着河道先摸,先摸刚才自己踩过的坑,当摸到第三个坑时,楚枫咧嘴一笑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才对,这群鲫鱼依旧很傻!

        还是两条鲫鱼拱在脚印里,一手一个紧紧握住,鲫鱼受惊会钻坑坑洼洼的地方,还有钻水草,很好摸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哗啦,

        出水,是两条背部暗黄色的鲫鱼,一条肚子鼓鼓的,有鱼籽,这可是好东西,此刻两条鱼被捏着头,挣扎成了徒劳。

        …………

        略

        曹操三屠徐州注解,

        ————

        《初平四年,秋,太祖征陶谦,下十馀城,谦守城不敢出。兴平元年春,太祖自徐州还。》——三国志*曹操传。

        《初平四年,太祖征谦,攻拔十馀城,至彭城大战。谦兵败走,死者万数,泗水为之不流。谦退守郯。太祖以粮少引军还。》

        ——三国志*陶谦传。

        《初平四年,曹操击谦,破彭城傅阳。

        谦退保郯,操攻之不能克,乃还。过拔取虑、雎陵、夏丘,皆屠之。

        凡杀男女数十万人,鸡犬无余,泗水为之不流。》——后汉书*陶谦传。

        以上,三国志及后汉书皆证实了初平四年曹操第一次屠了徐州,一说万数(同数万),一说数十万。

        五县人口不可能数十万,

        故,三国志记载万数更合理。

        再说为父报仇,

        《初,曹操父嵩避难琅邪,时谦别将守阴平,士卒利嵩财宝,遂袭杀之。初平四年,曹操击谦,破彭城傅阳。》

        ——后汉书*陶谦传

        《兴平元年春,太祖自徐州还。初,太祖父嵩,去官后还谯,董卓之乱,避难琅邪,为陶谦所害,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。》

        ——三国志*曹操传。

        此,后汉书陶谦传与三国志曹操传冲突,前者所载父嵩先死后伐。后者所载,先伐,后死,无法互相佐证,不取。

        《兴平元年,前太尉曹嵩及子德从琅邪入太山,劭遣兵迎之,未到,而徐州牧陶谦素怨嵩子操数击之,乃使轻骑追嵩、德,并杀之于郡界。》

        ——后汉书*应邵传。

        后汉书自相矛盾,其一与三国志相同,两史相同可佐证曹操是先屠,后父死,又以为父报仇再屠,详见拔襄贲,所过多屠戮。

(https://www.liewenn.com/b/63/63166/22745825.html)


1秒记住猎文网网:www.liewenn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liewen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