猎文网 > 历史小说 > 神话三国:带着芯片的大汉小兵 > 第一百四十九章 此行皆倚仗于岳将军

岳超从皇甫嵩之命,与大军皆入美阳。

        董卓被皇甫嵩回绝了建议,心下也疑心自己才学不济,所出计策是否有什么疏漏。

        返回军中后,董卓将前事说知,谓李儒道:“文优以为如何?”

        李儒恭敬道:“沙场大事,瞬息万变,儒才疏学浅,怎么敢轻易妄言?只不过,皇甫将军驻守于美阳,其战略在于以静制动,儒以为似有不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哦?”

        董卓惊讶的询问道:“有什么样的不妥?”

        李儒道:“边章此人,儒早已经听到过他的名声,为人奸猾隐忍,做大事不敢出头,做小事斤斤计较,这样的人,听到皇甫将军到了三辅,怎么敢和皇甫将军正面交手呢?羌人若动,将不止于美阳,三辅皆动,皇甫将军仅仅只有美阳一军,如何遏制三郡局势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另外!”

        李儒又道:“羌人叩边,非止一日,大军徘徊于三郡,足有数月,所得财帛女子,不可计数。三辅之地,损失惨重,天下军民日夜渴盼汉军出击,皇甫嵩驻守于美阳,将失天下君民之望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董卓道:“如此说来,皇甫嵩的办法并不可取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儒坚定的道:“绝不可取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董卓又问道:“那么,文优有何妙策?”

        李儒道:“若然是儒来领兵,同样会挑选一处郡县作为落脚之地,不过,却不是美阳,而是榆中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什么?”

        董卓大惊道:“榆中?”

        李儒道:“不错!”

        董卓困惑的道:“可是榆中,已经在凉州陇西境内,非在三辅!”

        李儒道:“正是如此,榆中对于羌人方才至关重要,此地不仅仅是羌人屯积粮草与物资之所在,更是其回归羌人领地的必经之路,若然一战可下榆中,西羌之人必皆丧胆,届时不论实力强大与否,是战是和,都可由我汉军一言而决?”

        董卓并不立刻认同,反而思索良久。

        半晌之后,方才恍然大悟。

        不由击节而赞曰:“文优,好一个李文优,真乱世之毒囊,文优之才,可比于姜尚,子房!”

        李儒道:“主公谬赞,在这个天下,豪杰辈出,李儒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无名小卒罢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好一个无名小卒!”

        董卓又赞一声,对李儒道:“吾便求见皇甫将军,请大军速攻榆中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话音落下,董卓再不多言,脚步匆匆,就向着皇甫嵩的帅帐而去。

        见到皇甫嵩便大叫道:“皇甫将军,羌人之归路和物资,尽在榆中,请将军速速攻打榆中,董卓愿为先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榆中?”

        皇甫嵩道:“仲颖醉矣,榆中乃是羌族老巢,远离三辅,已入凉州,若然攻打榆中,岂不是孤军深入,腹背受敌了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董卓辩道:“榆中乃是羌族老巢,难道便不是我大汉故土?榆中是羌人多一些,还是汉人多一些呢?”

        皇甫嵩连连摇头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倒是不介意和董卓争辩,只是怕因此坏了自己和董卓的感情,导致上下严重不合。

        目光扫视,皇甫嵩的双眼盯在了岳超的身上。

        既然自己和董卓意见相左,何不听听第三人的看法?

        当下,皇甫嵩便温声对岳超道:“岳将军以为仲颖之见如何?”

        岳超沉吟了一下,道:“此计策仿佛霍去病之封狼居胥,虽然孤军深入,却直指敌军心腹,大胆是大胆了一些,我军若可以速战速决,超以为可以一试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皇甫嵩皱了皱眉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没有想到,岳超竟然会和董卓一个鼻孔出气?

        当下皇甫嵩道:“既然二位都是这样的意见,嵩也就不再坚持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顿了一顿,皇甫嵩朗声开口道:“传令,以荡寇将军岳鹏海为先锋,将兵一万,西取榆中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董中郎将与我,权且屯兵美阳,以观其变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董卓大急道:“计策既然出自于我,西取榆中,理当由我董仲颖来,为何将军反而委任于岳将军?”

        董卓对于皇甫嵩的命令极为不服。

        皇甫嵩皱了皱眉,只得道:“既然如此,以中郎将董仲颖为先锋,将兵一万,西取榆中,望董将军勿失天下之望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董卓大喜道:“董卓领命!”

        皇甫嵩道:“如此,岳将军便随嵩在美阳,静观其变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岳超道:“岳超得令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……

        晃眼便是一个月过去。

        皇甫嵩驻扎在美阳的五万汉军,不曾见到一个敌人,没有经历一次像样的大战。

        反而。

        派遣精锐探马出城,时不时会遇到一些羌人的探马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是一天两天,也就算了,可以解释为羌人的反应不够迅速。

        此时,一个月都过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如皇甫嵩这般名将,立刻就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不好!”

        皇甫嵩跳脚般道:“吾中了羌人的计策,羌人所使用的,乃是围点打援的计策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不与我们交手,却反而派了探马在四方监视,何也,必然是为了对付我军驻扎之地外的其他地方?”

        岳超道:“我军困守不动,羌人侵略无尽,若然让局势如此蔓延,军心动摇,我等将不战而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皇甫嵩叹道:“此刻若主动出击,是落入羌人之毂中,智者不能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岳超也皱了皱眉。

        不知道羌人的要害在那里,贸贸然的主动出击,说实话,效果可能还不如困守于此处。

        两个智力起码在90以上的大汉高层,相互对视。

        一时间尽是苦恼不已。

        良久,岳超方道:“羌人的要害在于榆中,前中郎将董卓已经带领骑兵一万,前往攻打,料想不日便有消息传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而此地的羌人以逸待劳,围而不打,岳超有一个办法,足以让诸羌不可以以逸待劳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皇甫嵩忙询问道:“计将安出?”

        岳超道:“想要敌人来攻,不外乎三策,骄傲其心,自损其德,重利以诱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皇甫嵩熟读兵书,听岳超如此说,立明其意,不由哈哈大笑道:“确是本将着相了,本将即刻书信一封,往右扶风鲍鸿处,着其运送粮草十万石,悉数至美阳城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皇甫嵩又顾岳超道:“机会可一不可二,此行皆要倚仗于岳将军?”

(https://www.liewenn.com/b/75/75398/21490486.html)


1秒记住猎文网网:www.liewenn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liewenn.com